歷史
丹東從周朝開始就有人居住了。這一地帶在1876年稱為安東。安東,意喻平定東邊,這個名字表示當時中國的力量和影響力當時已經映射到了韓國。丹東在1894年第一次中日戰爭中被日本占領。在滿洲國時期,這里是滿洲國所建立的十四個省之一安東省的省會。1907年,丹東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1965年1月20日這里更名為丹東,意喻“東方紅”。最近,由于和北朝鮮的合作貿易,丹東的區域影響力逐漸增大,同時政府計劃未來將這個城市發展成為一個特殊的“邊境經濟合作區”來促進進出口貿易,進一步增強整個國家開展貿易的能力。
藝術
遼寧省丹東市坐落在遼東半島經濟開放區的東南部,鴨綠江與黃海的交匯之處,地處東北亞的中心地帶,其總面積約為15222平方公里,是中國萬里長城的最東端的起點,也是中國萬里海疆最北端的起點,有著沿海、沿江以及沿邊的優勢地理位置。丹東地區的原始古陸早在距今38至18億年前就以形成,根據1982年在這里所發現的“前陽人”頭蓋骨的化石所證明,丹東地區早在距今1.8萬年以前就已經出現處于原始母系氏族時期的先人在這里繁衍生息。丹東位于中國的邊陲地帶,歷史上一直都是重要的軍事要塞。丹東地區舊時又稱為安東市,在支援抗美援朝斗爭之中,安東人民一直站在最前沿,被譽為英雄的人民,安東市也因此被譽為英雄的城市。安東市于1965年1月被正式改名為丹東市,取“紅色東方之城”之意。
【傳統建筑】
虎山長城坐落在遼寧省丹東市郊20公里處,是中國明長城最東端的起點,其南臨中朝兩國的界河鴨綠江,且與朝鮮的于赤島和古城義洲隔江相望。距考證,虎山長城大約始建于明朝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20世紀90年代初,經過包括羅哲文等一大批長城專家學者的實地考察,證實虎山長城為中國萬里長城東端的起點,這一發現使得中國萬里長城延長了一千余公里,也使教科書得以改寫,在海內外均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虎山作為國門,在這里修建長城有著軍事意義,丹東在歷史上曾多次被外敵入侵,而虎山歷來都被視為軍事要塞,明朝的巡撫都御史王之浩在登監虎山要塞時,曾寫下《登馬耳山望朝鮮》一詩。
【人文景觀】
鳳凰山位于遼寧省丹東市西北約60公里處,是一處集自然美景與人文景觀于一身的中國著名風景旅游名勝。鳳凰山在古時被稱為“遼寧第一名山”,清朝時是奉天省的四大名山之一,如今有著“國門名山”以及“萬里長城第一名山”的美譽。鳳凰山以其“雄偉險峻、泉水清幽、花木奇異、四季景秀”的秀麗美景聞名于世,這里“五步一外景,十步一重天”,故有詩贊道:“春山葉綠杜鵑紅,夏賞云海聽瀑聲。秋風盡染勝錦鄉,冬雪冰梭掩青松?!兵P凰山在每年的農歷四月二十八,都會舉行傳統的“藥王廟會”,為時四天,多達幾萬人參與其中,可謂盛況空前。在鳳凰山的東山景區還建有仿清式古建筑群鳳凰山莊,其占地面積約為兩千余平方米。
【傳統曲藝】
丹東單鼓是一種廣泛流傳于遼寧省寬甸、鳳城與東港等地的傳統民間風俗活動,俗稱為“燒香”,是極具遼寧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種典型的文化藝術。單鼓分為“民香”和“旗香”,漢族的稱為“民香”,而滿族漢軍旗人的則稱為“旗香”。丹東單鼓最早可追溯到女真人時期的薩滿跳神活動,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單鼓多在農閑時節表演,通常會有數十乃至上百名群眾自發地聚集到一起,參加或是欣賞這種民間傳統的風俗活動。丹東單鼓以說唱結合為最基本的表現方式,有著載歌載舞的突出藝術特點。丹東單鼓與東北民歌、大鼓、二人轉等多種本土藝術形式互相影響,因此保護單鼓藝術,對發揚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民俗】
鼓樂在遼寧省的丹東地區廣為流傳,至今最少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安東縣志?婚禮》、《鳳城縣志?喪葬》以及《鳳城縣志?歲事》等丹東地區早年的縣志之中,都有關于其的記載。丹東鼓樂在當地俗稱為“鼓吹樂”,器樂的名目繁多,曲牌更是多種多樣,是以民族管樂器以及打擊樂器為主的一種傳統的器樂演奏形式,歷年以來一直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婚喪嫁娶等特殊日子,這里的老百姓大多會請上一個鼓樂班子,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習俗。丹東鼓樂大致可分為以嗩吶為主奏樂器的“嗩吶樂”以及以管子為主奏樂器的“笙管樂”等兩大類。丹東鼓樂對丹東民間音樂發展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環境
丹東年平均氣溫為6.8-8.7℃,南北溫差約2℃。冬季雖長,但嚴寒期(日平均氣溫低于-10℃的時期)較短。夏季雖熱但炎熱期(日平均氣溫達25℃或以上時期)較短,一般約2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中旬)。
春秋季節是南、北風交替的季節。春季冷空氣開始衰弱北退,暖空氣北進;秋季則反之。上述天氣特點,形成我市為溫帶氣候,四季分明。冬季時間最長,夏季次之,春秋過渡季節最短。
丹東降水量較多,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區,年平均降水量為881.3-1087.5mm。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是本區暴雨集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