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巫山縣歷史悠久。戰國間,巫屬楚國之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二百七十七年)建巫縣。巫山縣歷史文化厚重,距今二百零四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遺址”,是亞洲古人類起源地之一;距今五千年的“大溪文化”則是新石器文化的杰出代表;漢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巫山縣的農業、手工業自漢代始即具一定規模。董必武1921年8月來巫聯絡川軍援鄂,是共產黨人最早涉足巫山的一次革命活動;1932年12月19日,賀龍率領紅三軍轉戰川鄂邊途經巫山,紅軍沿途宣傳,為民除害,在群眾中留下深遠影響;1949年10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四師三七零團政委陳鵬率部入城,巫山解放;1949年12月17日,四川省巫山縣人民政府成立。1997年6月28日......詳細介紹>>
歷史
巫山縣歷史悠久。戰國間,巫屬楚國之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二百七十七年)建巫縣。巫山縣歷史文化厚重,距今二百零四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遺址”,是亞洲古人類起源地之一;距今五千年的“大溪文化”則是新石器文化的杰出代表;漢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巫山縣的農業、手工業自漢代始即具一定規模。
董必武1921年8月來巫聯絡川軍援鄂,是共產黨人最早涉足巫山的一次革命活動;1932年12月19日,賀龍率領紅三軍轉戰川鄂邊途經巫山,紅軍沿途宣傳,為民除害,在群眾中留下深遠影響;1949年10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四師三七零團政委陳鵬率部入城,巫山解放;1949年12月17日,四川省巫山縣人民政府成立。1997年6月28日,巫山縣劃歸重慶直轄市。
環境
巫山是渝東門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跨長江巫峽兩岸,東鄰湖北巴東縣,南界湖北建始縣,西抵奉節縣,北依巫溪縣。幅員面積2958平方公里。因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脈交匯縣境,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低海拔僅73.1米,最高海拔2680米,立體氣候特征明顯。
大寧河小三峽位于巫山之側,全長50公里,有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以峰奇秀、水奇清、石奇美聞名遐邇。三峽蓄水形成了凝翠湖、琵琶湖、雙龍湖、大昌湖。巫山現已成為整個三峽風景區的幾何中心,以距縣城130公里半徑之內,囊括了三峽大壩、神農架、神農溪、天坑地縫等著名的風景名勝。
巫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溫度十八點四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零四十一毫米。
巫山位于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腹心,素有“渝東門戶”之稱,地跨長江巫峽兩岸。東鄰 湖北省巴東縣,西接奉節縣,南與湖北省建始縣毗連,北與巫溪縣及神農架林區接壤。縣城位于大寧河與長江交匯處,縣城距三峽大壩124公里,上溯重慶480公里,東下宜昌167公里。海拔相對高差2606米,縣境東西最大距離61.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0.3公里。總面積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274公頃。巫山地形十分復雜,南北高中間低,峽谷幽深,巖溶發育,山地面積占百分之九十六,丘陵平壩占百分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