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匯流處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并非是石窟藝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飞酱蠓痖_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大佛兩側斷崖和登山道上,有許多石龕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靈寶峰上,現存一座磚塔,塔高十三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烏尤,即秦所鑿......詳細介紹>>
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匯流處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并非是石窟藝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樂山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大佛兩側斷崖和登山道上,有許多石龕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靈寶峰上,現存一座磚塔,塔高十三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烏尤,即秦所鑿樂山離堆,上有唐創建烏尤寺,以及相傳漢郭舍人注《爾雅》處。
樂山大佛景區由凌云山、烏龍山、巨形臥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范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游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
樂山是四川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早在秦漢時期,其鹽業和冶鐵業已相當發達。唐宋時期,農業和手工業更加繁榮,史書稱"山川秀發,商賈喧闐"。現今的樂山市不僅是四川的糧食和副食品生產基地,而且是著名的煤炭、水泥、電力、機電產品、紙張和鹽化工生產基地。
藝術
樂山是四川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現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從現今出土的上萬座漢代崖墓中出土的實物可以窺視到漢代樂山地區的社會文化發展水平,最有代表性的是漢代文學家郭舍人在烏尤山注釋《爾雅》的遺跡。唐代,樂山修建了龐大的樂山大佛。宋代,樂山最出類拔萃的人物是蘇東坡父子三人。近現代史上,嘉州山水又孕育了郭沫若那樣的大文人。嘉州畫派獨樹一幟,在四川國畫界有很高聲譽。
樂山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戰國時期,秦蜀守李冰為避洪患,開鑿麻浩河,分江溢洪,形成了四面環水,林蔭濃密的烏尤“離堆”。樂山境內留存著上萬座漢崖墓,特別是麻浩崖墓內的石刻浮雕和壁畫。東漢時,佛教開始傳入樂山。東晉以后,佛教寺廟與日俱增,香火日趨旺盛。唐宋時期,樂山為中國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峨眉山成為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從公元713到803年,歷時90年建成的樂山大佛,宏偉端莊、舉世聞名。宋、元、明、清,樂山的文化遺存更為豐富?,F在,全市有國務院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樂山大佛、麻浩崖墓、萬年寺普賢銅像、峨眉飛來殿;有省級文化保護單位4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9處,館藏文物2萬多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2600余件。
樂山人才輩出,北宋的大文學家蘇軾,當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就是他們的杰出代表。樂山還出現過李密、蘇洵、蘇轍等著名文學家,當代“書壇怪杰”石魯也產生于此。歷史上,李白、杜甫、岑參、范成大、黃庭堅、陸游、張船山等文化名人或在樂山為官,或在樂山游歷,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